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lgogo

           


张闽:政策利好又叠加技术的支撑,供应链和商业保理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专家观点



2022年1月7-8日,第三届国际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商业保理合作洽谈会隆重开幕,百余位行业知名专家发表重要观点,共同前瞻行业在多元化新环境下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商业保理及供应链金融新兴业态在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广东金融学院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产业学院院长张闽在“粤港澳大湾区保理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言,以下是发言实录,部分内容有删改。
图片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会长、广东金融学院保理与供应链金融产业学院院长张闽


张   闽:
图片


以产业为背景主导的供应链管理,现在正在充分利用IABCD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商业保理等金融工具,已经摸索出了一个产业金融的发展路径。
早前在银行工作,后来进入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行业,现在跟随技术的发展又介入了金融科技和供应链金融,我见证了行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奇迹。通过对联易融、中企云链、TCL简单汇等相关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统计,2021年70多家供应链核心企业和金融科技平台开立的电子债权凭证,超过了5000亿的规模,这种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人民银行下辖机构票交所主导的供应链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的发展势头,这是核心企业利用技术的进步,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相互结合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产融业务模式。央行在去年底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征询意见中当中明确限制保理公司跨区域开展业务,也有点担心这类电子债权凭证的快速发展会影响的“二票”的推广,如果这个政策一旦落实,恐怕我们央企背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到时候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这类业务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们也看到了,从中央政府到各部委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尤其希望解决它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一些问题,但是更多的政策落脚点是落实在商业银行。
最近这几年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制造业为主的这些核心企业,大力地发展产业金融。结合自身业务上下游的资源来开拓业务,刚才我也说到了每年有5000多亿的规模资产出现。这一块都是基于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推动了我们这个产业形成了新的业态,这种新的业态对我们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稳链和固链的作用。
银行等主流的金融机构发力金融科技,事实上都是希望与我们核心企业通过系统和业务上的链接,来批量触达其上下游客户,主要是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我们产业金融更多地是用自身的资源,尤其是想把自身的一些无形资产,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来变现其价值,这一块我们看到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两股势力共同发力,推动了我国供应链和产业链由螺旋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因为金融与科技结合的过于深刻,然后又诞生出来一些新的细分市场,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和模式,其实真正的受益人还是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
我从信用管理跟咱们金融科技结合起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在我们供应链金融或者商业保理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央企或者国企与上下游供应商都是通过业务的方式积累信用,以信用来推升业务,逐步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在这一点上,每家央企基本上都快形成一个所谓的生态圈。
通过供应链或者产业链,深入地介入到交易环节,获取大量的商流和资金流,通过这种方式来积累相关的信用,把这种信用又逐步金融化、资本化。在这个过程里面,通过科技的方式来实现对物流、资金流全场景的掌控,这样就将相关的风险控制在可控的闭环的圈子里。
通常我们这些央企或者国企线下的生产管理系统ERP或者SaaS系统,与我们供应链金融系统打通,是央企保理公司或者是央企金融科技公司通常的一些做法。一般是从供应链管理线上的订单入口为起点,建立与客户之间信息的交互平台, 当线下的ERP与线上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真正融合,其实就形成了产业互联网的雏形。有生态、有数据、有行情、有交易,这个时候我们目标就会改成把相关的数字资产金融化。产业金融做得好的核心企业特别期望的是解决资金的问题,资产经过相关处理以后,借助优质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这类资产很容易在金融市场得以变现。以业务积累信用,以信用推升业务,最终实现产业数据化、数据资本化,以达到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各参与方降本增效目的。所以供应链或者产业链的竞争是头部企业或者是央企在下半场正着力发力的区域。
政策利好又叠加技术的支撑,供应链和商业保理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期望我们的行业更多地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把金融和技术融入到我们的产业场景当中,推动我们的场景或者是我们场景所相关联的供应链、产业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谢谢大家。


广州市商业保理行业协会

                         

联系电话:020-38938431  38820855      

监督电话:020-38938029                

传真:020-38938293                        

邮箱:gzfa@syblxh.org.cn

办公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厦805室

  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一街1号南沙金控大厦1902室

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

                         

联系电话:0755-86656051  86656052  86656053  86526190  

监督电话:0755-86656058

传真:0755-86656050

邮箱:szfa@szsyblxh.org.cn  

办公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梦海大道5035号华润前海大厦A座1812号

联系我们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秘书处


联系电话:020-38938239

监督电话:020-38938029  

传真:020-38938293

邮箱:gdfa@syblxh.org.cn  

办公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厦805室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62268号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
qrcode_for_gh_c3c8078e5803_258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

(1)
qrcode_for_gh_c3c8078e5803_258

商业保理资讯

(1)(1)
qrcode_for_gh_c3c8078e5803_258

供应链金融五十人论坛

(1)(1)(1)
qrcode_for_gh_c3c8078e5803_258

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