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2022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一周发生了几件值得行业关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RCEP正式落地,这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域,占到全球人口的30%,全球GDP的30%。可以预见,区域内企业将构建起更加紧密的贸易联系,促进区域内产业链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同时,这也意味着区域内将打开一大片的保理和供应链金融市场,对保理行业尤其对国际保理是一个重大利好。
第二件事,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很多人认为这对行业和国际保理是个重大利空。跨省不能做,跨国岂不更不能做?我认为这里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我们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看标准的国际保理模式是怎么做的。
比如,我们有一家佛山的小家电企业,产品远销到日本、美国和意大利,我们在广州的一家保理商找到了这家佛山的厂商,对它的经营和业务需求进行评估后双方签订了保理合同,办理出口保理。这家广州的保理商是FCI的会员,他就可以通过EDI平台找到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的进口保理商,对当地进口商进行信用评估额定保理额度,并由进口保理商来执行付款跟踪乃至担保付款等进口保理环节的工作。
这就是标准化的FCI双保理结构,出口保理商对本地出口企业履约能力负责,进口保理商对当地进口商偿付能力负责,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背靠背,按照FCI规则合作,双方点对点的交易流程和报文都在EDI平台上完成并记录在案,保理商之间倘若发生纠纷,可以按照FCI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在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所谓跨省限制,与FCI标准的双保理模式并不矛盾。倒是反而可以让我们更为专注本地中小企业。从广州到佛山,车程一个小时以内,我们的业务人员每天可以省下很多路上的时间和花费去看更多的客户。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有众多产业集群,其中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需要贸易融资,需要贴近于他们的保理服务。我想这个可能本来就是监管赋予商业保理作为地方金融的使命和用意。区域限制的目的,应该是想要压实商业保理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服务的担子。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保理的应收账款融资技术重视交易数据,但这只是一方面。保理业务的特性,它必须是连贯的,经常发生的,我们需要经常性地、定期不定期地做客户访问和现场审计。实践中,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保理的应收账款融资技术往往是需要与关系信贷融资技术相组合,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一个好的保理模式事实上是存在服务半径的。现阶段,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迷信一些过度吹嘘的金融科技手段。我们的中小微保理市场,更需要的是大量脚踏实地的步兵,而不是空军。
我这样说,可能还是有不少人有疑惑。因为这些年很多人习惯于反向保理的思维。反向保理自身并不能构成一个成熟的保理业务组合,对一个持长期主义态度的保理机构来说,从事反向保理仅仅是开始,通过核心企业导入的一批供应商成为你的保理客户之后,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要去建立为这些客户提供全面保理服务的机制,而不能一味地依赖核心企业反向保理。
在跨省限制条件下,可以考虑在供应商客户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让你的服务半径能足够覆盖到这些客户。另外,FCI反向保理同样兼容双保理模式,将供应商推荐给当地保理商,相互来委去委,合作共赢,本身就是贸易融资的传统做法。
这里就引申到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们是否应该将FCI双保理结构从国际保理引入到国内保理中?这个问题首先在实践上完全是可行的,我们的一些银行是有先例的。中国市场幅员辽阔,我们一个省几乎相当于西欧一个国的面积,单个保理机构的服务半径本来就有限,哪怕是全国性的银行,也还是需要运用双保理合作机制来提高效率。
结合目前的监管要求,我认为是时候来积极推进双保理在我们国际国内保理中的全面运用。之所以要强调在国际国内保理中的全面运用,基于三个理由:
一是全球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分界线越来越淡,境内企业之间和与境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及应收账款趋于一体化。我们国家提出的双循环,央行和外管最近出台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政策,给我们提出更多新的场景和课题。
二是出于保理的基本逻辑。与票据逻辑不同,保理必须全面掌握客户的交易情况。
三是双保理在国内市场的推进会有一个培育期。这一过程中,参与到FCI国际保理体系,与国外的优秀会员单位开展合作,必将对国内市场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单保理向双保理的演进,本身就是全球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百年来,这个行业从北美传播到欧洲再传播到亚洲,各领风骚数十年。现在,从业务规模上中国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保理大国,但我们离保理强国还有差距,代表中国在FCI的40多家机构,在FCI会员综合指标的排名中大多还比较靠后。大家还任重道远。
当下,全球贸易融资体系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而中国市场具备良好的条件成为全球保理和供应链金融的领导者,引领全球行业的新一轮变革。我认为我们的金融监管当局有清晰的目标,也看到了问题所在。我们的银行和商业保理,需要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和职责,把目标放长远,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坚持为真正的贸易提供真正的保理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谢谢大家。
来源: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
![]() |
|
广州市商业保理行业协会
联系电话:020-38938431 38820855
监督电话:020-38938029
传真:020-38938293
邮箱:gzfa@syblxh.org.cn
办公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厦805室
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一街1号南沙金控大厦1902室深圳市商业保理协会
联系电话:0755-86656051 86656052 86656053 86526190
监督电话:0755-86656058
传真:0755-86656050
邮箱:szfa@szsyblxh.org.cn
办公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梦海大道5035号华润前海大厦A座1812号
联系我们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秘书处
联系电话:020-38938239
监督电话:020-38938029
传真:020-38938293
邮箱:gdfa@syblxh.org.cn
办公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515号东照大厦805室
广东省商业保理协会
商业保理资讯
供应链金融五十人论坛
商业保理五十人论坛